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慢練 你足夠重視嗎?

     自我學結他,我師父已經教我要慢練!然後我學太極和詠春,師父師兄們都叫我要慢練!
所以我很適應慢練這個漫長又艱辛的模式,也深深明白慢的重要!

  曾经有人向著名的小提琴家﹑中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提问说:“您想对当代年轻的演奏家提些什么建议吗?”回答只有一句话:“Practice Slowly!”,就是“慢练”。

“慢练”——制胜的法宝
        慢练一直是教琴和学琴的人们争论不休的一种练习方法。有的人把它当作成功制胜的法宝,可有人却闻“慢”色变。有的人会奇怪了,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慢练呢,慢比快要容易许多啊?可是众所周知,骑自行车时,骑得快比骑得慢容易,骑得慢时反而很难控制平衡,这时需要脑筋高度集中,掌握住车把,稍不留神控制不住肌肉,车子就会失控致使摔倒,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枯燥冗长的慢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谁都喜欢在台上风光的演出,释放自己的魅力,又有谁会爱好在私下关着门独自慢悠悠地苦练呢,既不能流畅地演奏旋律在“自娱自乐”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又不能迅捷地溜跑自己灵巧的手指,来炫耀技巧。
        平时生活中人们在用正常速度做一件事时,多是下意识的行为,是本能反应。可当事情很复杂,需要顾及很多方面的时候,会感觉脑子跟不上来,需要放慢速度,逐一解决分析,让每个动作都成为有意识行为,最后达到熟练从而使动作达到正常速度,回归动作的下意识。这其实就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把各个动作都有意识的分解输入记忆,再通过正确的积累,达到最后下意识的输出。这一切有意识的输入行为是在快速的下意识的正常速度中难以完成的。就好比写一篇文章的速度要比读一篇文章慢得多,写是输入,读是输出。我们之所以需要慢练就是要遵循这个学习规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意识的慢练都是为了最后演奏时行为动作能够真正准确地做到下意识的自然流露而采取的合理方法。
避免“慢练”的误区
        有人曾风趣且准确地说过:毛病都是练出来的。可以看出合理的练习过程对于最后的成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关于慢练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慢速练习时到底要投入多少精神能量。在慢练当中很多人大脑都会处于懈怠状态,头脑运行速度和手指同样缓慢,也不用坚定的节奏约束。这样的练习只会把自己练进死胡同的怪圈,时间长了会变得毫无表现欲,更别说表现音乐的活力了。其实慢练的精髓只是把音的时值有节制的延长,其他包括换弦换弓换把换指以及思维的的速度都和正常演奏状态一样。这样一来,所要付出的心理能量反而比演奏正常速度时更加大。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领导人讲话,每到最后一句时总是会把语速放慢,把每个音节拉长,同时每个字都会比前面的语气更加铿锵有力。也就是说,语速慢了,可赋予每个字的能量就需要更大。慢练时也应该这样,我们应当对于每个音每个细节投入更多的关注,心中更加咬文嚼字的默唱,更加夸张的练习每个要点。而不是乐曲速度慢下来了,心跟着也慢了下来,心中的能量在慢练中应该是更大更充分的。
“慢练”的方法
        然而,真正有效率的慢练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其中有些误区:无边无涯的慢,没有节制和计划的慢练。学琴的孩子一般从小就听老师常说练琴要放慢些,听话的孩子就乖乖的在家慢慢的练,这种练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对今后的演奏有害!
        从慢练的动机来看,是因为手指来不及完成脑中设想的复杂的效果,而放慢分解练习,而很多人却是在并不明确乐曲的最终效果的情况下放慢很多练习,他们并不知道现在放慢是为了以后拉成什么样子什么速度,只是为了遵从老师的要求而已,脑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全神贯注的捕捉各种细节的漏洞,这种没有目的性的慢练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偷懒。
        其实有效的慢练应该是有周密的计划性的。在对曲子最终效果深入理解从而转入练习过程后,开始时给自己设定一个最慢的速度,这个速度需要保证能够顾及到所有需要严格要求的地方,当这个速度基本能胜任后就应该加快一些速度了,然后逐渐加到正常速度。
        整个练习的过程要尽可能缩短,也就是说慢练只是个妥协的手段。一旦有能力在某种程度的慢速度中做到动作及感觉精确到位,就应该逐渐加快,向正常速度奋进,而并不应该以练习过程中从头至尾的慢练为光荣,然后被动的等候着最后惊人的结果的到来。成果是靠有计划性的设计和由慢至快的合理练习过程打造出来的。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师  刘霄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出隊-青年宣教大會






















在剛過去的星期六,去了信義中學彈一場敬拜「青年宣教大會」。
往常的星期六,都忙著教學生。
能夠放下一切忙碌,去事奉,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能夠和同行的一班敬拜隊去事奉,更是叫我很珍惜的事。

最讓我感動的一刻是...
當音樂靜了...
我把ear mon除下...
和全場三百多的人一同放聲唱著...
「在呼召我之處  我要獻上敬拜
無論遭遇何事  依然揚聲歌唱
在呼召我之處  我要獻上敬拜
論遭遇何事  依然揚聲歌唱」

當刻,我深深感受到,能敬拜,能與上帝親近,是件好感動的事。

感恩的,上帝讓我能去事奉祂。






FMA Jam Party & 幹事會交職


大家也夾得很好!
特別謝謝琴手呀Ling來幫我彈琴。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如果一生只有三十歲



無意之中,從朋友的fb中聽到了這首歌「如果我一生只有三十歲」。
聽完了這首歌,我腦海中出現有兩個字,就是「死亡」。

自我詠春師傅過身了,我意識到「死亡」,原來可以很近的。
而且任何事也會有個「期限」。
師傅走了,我能跟他學習的機會也沒有了。
自此之後,我明白到,要在還有機會的時候,好好去珍惜。


這首歌,再一次提醒了我,「期限」可能更短。
如果我真的只有三十歲......
我會如何過我的日子呢?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最緊要心志

一早起來,收到傳道人給我的一個文章!

最緊要心志文:Michael Chu 基督徒音樂創作人〉
教會的敬拜隊要做到專業級數,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
第一個難題,就是一定有人質疑:幹嗎要做到那麼專業?
教會招聘會計幹事,一定要求有專業資格,至少不會計錯數吧?從來沒有人問那麼專業所為何事。
敬拜隊就不同了,「最緊要心志,技巧是次要。」
我認同「最緊要心志,技巧是次要。」但最好有下一句:「但無論心志與技考,也要竭力提昇到最好的地步。」
現況是,教會崇拜每週一次,敬拜隊週而復始地預備、練習、帶領,容易出現因循苟且的情況。加上各隊員本身是以工餘時間參與,於是進步空間再度收窄。
曾聽過友人細訴:「我是教會敬拜隊的負責人,但我不大懂音樂,不過,我已是全教會最懂的一個。」令人不勝感慨。
明白自己的不足,尋求進步時又有不少限制,例如教會舉辦樂器班,導師必定要請基督徒,務求讓學員技巧心志兩者兼得,但最終兩頭不到岸的例子也不少。
一位屬靈的音樂導師,教導得同學又屬靈又有技巧,是很良好的意願,這樣的良師確實難尋,而且值得反省的是:現在被認為又屬靈又有技巧的音樂事奉者,其起初也是「兩條腿走路」的,即其音樂技考和信仰心志是分別被栽培的。「信主的音樂老師」不能保證什麼,亦非不二之選。
本地不時也有機構舉辦敬拜的訓練班,有一連幾日的音樂營,也有十堂八堂的講座,我也參加過,非常好,但中長期的培訓就比較少,澳洲有著名的敬拜學校,台灣也有,四個月的課程,有神學、有技巧訓練,實際如把樂譜轉調也要練習。
說到底,態度決定高度,「最緊要心志,技巧是次要。但無論心志與技考,也要竭力提昇到最好的地步。」如果要我再接下去:「要提昇心志與技巧,先要認為自己要提昇。」
一份好的屬靈心志,一身好的技巧的確很重要!
教會音樂應該要好,絕對要好!
我找不任何一個理由,不去將自己的技巧與心志提升!
作為一個橋樑,讓人在敬拜中親近上帝...實在要做好!